“家站点”是社情民意的传递渠道,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。近年来,二道区人大常委会把“家站点”建设作为履职实践和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,通过强基础、建机制、搭平台、促提升,全力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“人大答卷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打造“展示窗” 把代表身份亮出来

在拉近距离中提高人民民主意识

——“零距离”沟通。科学布点“代表家站”70个,分片将598名各级代表精准编入,入“站”代表信息统一规范上墙,印发“选民联系卡”,开展集中接待和“24小时在线服务”,实行“全天候”沟通。换届以来,累计接待选民3000余人次,汇总意见、建议473件,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50余个。

——“零差别”考评。出台代表履职管理办法,建立履职档案,实行积分制管理,将代表履职成效具体化展现。年初,160余名代表通过代表家站向选区、选民进行述职,选民当场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测评,对满意度低的代表,由常委会领导进行提醒、约谈或劝辞。

——“零阻碍”行权。将“代表家站”作为候选人形象展示平台,通过张贴简介、开展选民见面、选举结果公示等,让大家知道能选谁、选了谁。以换届为例,登记选民489513人,依法选举产生代表246名,其中116名来自基层和“一线”,结构进一步优化,深得群众肯定。

搭建“连心桥” 把民意民声收上来

在体察民情中夯实人民民主基础

——“下沉一线”听民声。建立双向沟通、双向反馈机制,常委会领导联系1—2个“家”,基层人大负责人联系4—11个“站”,常委会委员联系5名区代表,区代表联系15名选民,通过走访、座谈、接待来访、参加代表家站活动等,传达上级精神,介绍本级成效,倾听百姓心声。

——“列席参与”诉民情。健全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和参与调研视察工作办法,将会前调研、日常联络、整改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入代表家站活动,让代表列席会议时能听更能言。换届以来,15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参与执法检查、调研视察,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。

——“载体结合”察民意。实行代表家站与立法联系点共建共享,发挥立法联系点和11个“百姓议事点”作用,在法律法规立项、起草、调研、审议、评估、实施等全过程倾听群众意见,对26项草案进行意见征求,征集立法建议27条,其他建议370余条,相关建议得到市人大采纳。

调好“晴雨表” 把民谏民智用起来

在广开言路中丰富人民民主形式

——高质高效办理代表建议。将代表家站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形成代表建议,推动民智参与社会治理。提升建议办理质效,对“久提不落、落而不实”的个案进行跟踪,对重点建议实行联合督办。换届以来,219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,真正让代表建议“落地有声”,将“良言”变“良策”。

——聚力聚焦发挥代表作用。通过走基层、进“家”“站”,代表与群众心贴心交流,代表向群众面对面请教,收集整理的26个问题全部建档立号,限期销号。借助人大代表“以企引企、以商招商”,完成企业注册33户,其中规上企业8户、总部企业16户,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企业4户;跟踪洽谈企业15户,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,为二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——专心专注找准工作重点。通过深入代表家站、深入群众、深入实际调研,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使人大履行监督职能过程成为了解民情、反映民意、集中民智、解决难题的过程,促进常委会作出的决议、决定顺民意、合民情、暖民心。

落稳“压舱石” 把好事实事办起来

在解忧纾困中巩固人民民主成果

——为群众解忧。开展“走进家站听民声、走进小区暖民心、走进矛调解民忧、走进企业助发展”活动,让代表走进群众,让群众贴近代表。截至目前,认领实事项目237个,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,征集意见建议98条。

——为企业纾困。将代表企业特别是代表牵头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列入日常走访“白名单”,上门送政策、听需求、解难题,有针对性地为企业量体裁衣、提供个性化的“穿针引线”服务。年初以来,走访企业106户,企业反馈的109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。

——请群众监督。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,定期将会议通过的各种决议、决定,调研、视察、执法检查等情况,全过程、全方位通过代表家站公开,让群众知晓、受群众监督。开辟代表建议办理专栏接受监督,推动承办部门办理见行见效,让代表、群众真正满意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