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晶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?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(TFT)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,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、线、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。IPS、TFT、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国液晶显示器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,市场规模逐年扩大,但由于技术薄弱、上游配套缺失等痛点,液晶显示器行业整体仍处于追赶阶段,与全球顶尖水平相差甚远,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液晶材料决定了屏幕的显示效果,是液晶面板的核心上游材料之一,TFT-LCD面板出货面积的不断增长必将带动上游TFT混合液晶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。而公司的单体液晶产品处于TFT混合液晶的上游,数种单体液晶通过物理混配过程后产出混合液晶。因此,单体液晶的市场变化趋势与混晶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。
在传统显示市场上,当前中国制造业似乎都在迎来一轮“期待许久”的洗牌,LED显示屏产业也不例外。近年来,随着行业巨头们纷纷从“高、中、低”不同层次的市场上,发起一场又一场主动的进攻和积极的抢夺:从低价格的全面打穿,到差异化精品的抢夺,以及高端群体拼抢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这场洗牌的力度、广度在液晶显示器行业中显然“史无前例”。
经过多年努力,我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二,自主核心技术快速增长,全球产业话语权不断增强。在液晶电视面板上,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已经占据额全球的30%,达到0.77亿片,首次超越中国台湾的25.5%市占率,仅次于韩国排名全球第二。
2021年以来,公司进一步推动实现“1+4+N”航母事业群框架的搭建,显示事业、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、Mini-LED事业、智慧系统创新事业和智慧医工事业快速发展,继续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应用场景价值链延伸。
整体来看,全球液晶显示屏厂主要集中于中、韩、日三地,其中LCD产线上,中国大陆、中国台湾、韩国、日本的液晶显示屏产能占比分别为53%、15%、32%和5%,OLED液晶显示屏产线则韩国目前阶段性垄断市场(占比78%)。目前中国大陆、中国台湾、韩国和日本分别坐落57/29/20/12条面板产线,且后续扩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及韩国。
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取得重大突破,但本土厂商技术依旧薄弱,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常年从韩国、日本、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。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上,与日韩以及台湾企业技术差距还比较大,整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。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仍然偏低,自给率仅为30%,产品对外依赖较大,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长远发展。
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及应用,TFT-LCD面板的大尺寸化趋势能更好的顺应高清化应用的要求,从而带动TFT-LCD面板需求的不断增长。2019年至2023年,TFT-LCD面板的出货面积预计将从2.23亿平方米增至2.49亿平方米,增幅12.20%。
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、研究、分析,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、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、市场规模、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,评估行业投资价值、效果效益程度,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,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。